春暖花开、欣欣向荣,可爱的孩子们如春风里的幼苗,正等待着知识的浇灌,而教师作为智慧的“园丁”,怎么才能策划出一节有趣、有用、有效、有序的课,让孩子们乐学其中,有更多的收获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地理学科优质课例,感受一下淄博柳泉中学的聂隽老师是如何运用技术上地理课的。
学科:地理
年级:初中七年级下
授课教师:聂隽
课程主题:高原湿地 — 三江源
教学平台:ForClass教学支撑平台
在初中地理七年级下《高原湿地—三江源》一课,聂老师巧妙地运用ForClass教学支撑平台(下简称ForClass)中的视频资源,以及随机提问、分屏展示、学生投屏、学习工具等有趣实用的小工具,经过“寻源、探源、护源”三步,引导学生认识三江源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并举例讲解了如何保护三江源。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了如何爱护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重点来分析下“寻源”这个环节中聂老师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彩的教学,让技术“为我”所用的。
上课一开始,聂老师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这个地方是哪?你对它的印象是什么?科考队员在这里做什么?”随后,聂老师通过ForClass平台播放了与“三江源”相关的视频资源,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形成了对三江源的初步认识。之后聂老师将学生们分为三个“科考小队”,分别是“黄河探源队”、“长江探源队”、“澜沧江探源队”,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科学考察队员的身份带着不同的“科考”任务一起寻找三江源。
第一步:了解三江源的地理位置。聂老师在ForClass平台中展示地图,邀请2名同学上台讲述三江源的位置并使用ForClass平台的画笔工具在地图上标出。聂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并带领大家逐渐找到三江源的纬度位置,以及了解不同纬度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
第二步:提出问题,怎么去三江源?同学们亲自动手,在自己的学习终端中打开老师分享的地图,并在地图上画出从自己的家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何便捷地去往三江源的最佳路线,点击“提交”主动展示。聂老师实时在ForClass平台上分屏查看、展示不同学生绘画的最佳路线,并通过“随机点名”小工具抽取代表作答。整个过程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讨论热烈。
第三步:查看三江源水系图和分布情况,了解三江源的形成原因。在找到最佳路线之后,各个探源队“正式出发”。在三江源的水域分布图上,每组分别标出各自探索的流域路线图,“考察”黄河、长江、沧澜江的水系分布情况。聂老师像一个总指挥,通过“ForClass巡屏”查看学生的“探索”情况,然后分别邀请“黄河探源队”和“澜沧江探源队”的代表来展示“科考”成果。最后,聂老师查漏补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了三江源。
第四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三江源的真正源头。聂老师把网络搜索工具推送到学生终端上,各探源队同学继续“整装待发”,自主网络搜索相关资料,从长度、流域、水量等因素筛选判别,找寻三条河流的源头,然后派出代表,各抒己见。这样“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透彻理解了所学知识。
“寻源”环节的教学,可以看出聂老师的课堂构思巧妙、层层递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聂老师给出一个个的小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演进教学环节。期间,聂老师应用大量图片、音频、视频,来营造情境、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熟练地查看学生屏幕、分屏展示、随机提问,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鲜活地贴近生活,容易理解。
课堂的每一次改变,教学的每一次尝试,都需要老师们的创意与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复杂,一些小小的改变,保有对新技术的好奇,用我们的智慧让课堂更加有趣有效,让孩子们乐学善学,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